不少企业因前期管理疏忽,陷入 “员工注册域名,离职后拒不归还” 的困境,不仅影响业务运转,更可能导致核心资产流失。遇到这种情况,企业该如何应对呢?
一、真实困境:企业的 “域名失控” 难题
某公司的官网域名,由前技术部员工小李在职时注册。小李离职后,公司发现:
1、网站后台仍由小李掌控,核心配置随时可能被修改
2、域名注册信息显示 “所有者为小李”,企业无管理权限;
3、初期沟通时,小李称 “不记得注册平台和账号密码”,多次沟通后直接强硬表态:“域名是我注册的,凭什么给你们?”
这种 “注册人是员工,企业无证据” 的情况,并非个例,几乎成了中小企业域名管理的 “重灾区”。
二、核心症结:为什么企业会陷入域名失控
从法律与管理双重视角来看,域名失控的根源主要集中在 3 点:
1. 法律层面:“注册人”≠“实际权利人”,但举证难
-
未将域名纳入企业资产清单,长期由员工个人 “自主管理”;
-
注册流程不规范:允许员工用个人邮箱、个人账号注册,未强制要求登记企业信息;
-
离职交接流程缺失,未将 “域名账号密码、注册平台” 纳入交接清单。
三、破局指南:3 步追回域名,2 招杜绝后患
面对 “员工拒还域名” 的困境,企业可按 “先协商、再取证、最后维权” 的逻辑推进,同时同步完善内部管理。
若员工并非恶意占用,可通过 “情感 + 利益” 双驱动促成和解:
选对沟通人:优先让与离职员工关系较好的前同事或直属领导对接,避免直接用 “公司名义” 施压;
明确核心诉求:强调 “企业并非否定其贡献”,而是 “域名关乎公司正常运营,若域名无法使用,可能影响客户信任”;
给出合理补偿:若员工曾垫付注册费或投入精力,可主动提出 “报销费用 + 适当补贴”,明确 “补偿金额 = 注册费 + 服务费(参考市场行情)”;
签订书面和解协议:若达成一致,需立即签订《域名转让协议》,明确:
-
员工配合完成域名过户(变更注册人信息为企业);
-
企业支付补偿的时间与方式;
-
过户完成后,员工需移交所有管理权限。
若协商无果,需立即启动 “证据收集”,重点围绕 “证明域名是企业资产” 展开:
梳理员工在职时的岗位职责说明:若岗位描述包含 “负责网站运营、网络推广”,可间接证明 “注册域名属于其工作范畴”。
证据收集完毕后,可通过 “非诉讼 + 诉讼” 结合的方式维权:
注意:仲裁 / 诉讼周期较长(通常 3-6 个月),若域名对业务影响极大,可同步准备 “备用域名”,暂时保障业务运转。
(四)关键预防:2 招杜绝 “域名失控” 隐患
与其事后维权,不如事前防控,企业需立即完善 2 项管理机制:
四、总结:域名是 “数字资产”,不是 “员工私产”
对企业而言,域名不仅是一个 “网址”,更是品牌信任的载体、用户流量的入口。面对 “员工离职拒还域名” 的困境,切忌冲动对峙,应按 “协商 - 取证 - 维权” 的步骤理性解决;更重要的是,从现在开始,将域名纳入企业资产管控体系,用规范的流程和书面协议,守住自己的 “数字门牌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