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
报告
咨询
微信客服
2025年5月,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发布《国际专利分类使用指南(2025版)》,作为IPC(国际专利分类)系统在中国专利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指导文件,本次修订在2024版基础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与细化,强化了实务可操作性与分类逻辑的统一性,为专利申请人、代理人及审查员提供了更为清晰明确的参考。
本次更新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:
一、分类示例更新
新版指南在“分类号的编排”章节中补充多个更具代表性的实际示例,旨在通过更清晰的分类结构展示,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复杂分类号之间的层级和含义。
二、附注解读细化
在“分类表的等级结构”部分,2025版进一步强调附注在确定分类位置范围中的作用,明确附注不仅是技术范围的界定工具,同时也是分辨主分类与附加分类的关键依据。
三、分类原则再明晰
“分类原则”章节对发明信息和附加信息之间的划分标准进行了扩展解释,尤其是对技术主题归属及主附关系的判断提供了更为实操性的指导,有助于提升分类一致性。
四、新增“多部分类名”解释
在“分类体系展示”章节中,新增对“多部分类名”情况的说明,指出在部分技术交叉领域中,分类位置的名称可以由多个部分构成,以反映其所涵盖的技术主题多样性,回应了实务中多技术融合趋势下的分类难题。
五、术语更新与完善
附录部分对术语汇编进行了内容调整,新增部分新兴技术相关术语的定义,并对部分现有术语进行了措辞修订,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前后一致性。
总体来看,2025版指南不仅体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分类体系不断演进的响应,也展现出面向AI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前瞻性适应。 此次修订将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,优化检索效率,强化权利布局的前期工作,对于科技创新企业、高校科研单位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均具有积极意义。
建议涉专利从业人员尽早学习新版内容,及时调整内部分类策略与操作标准,确保分类工作的准确性与合规性。
更多详情可点击:国际专利查询
[上一篇] 美国商标被驳回了,应该怎么应对?
[下一篇] 没有了